摘要

2021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堅持全域成都全生命周期現代教育理念,前瞻謀劃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深度拓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著力打造智慧教育治理平臺,全面保障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成教函〔2021〕57號

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成都東部新區文旅體局、成都高新區教文衛健局,各區(市)縣教育局,市屬高校,直屬(直管)學校(單位),機關各處室:  

經成都市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同意,現將《2021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充分結合本地、本校(單位)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2021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  



成都市教育局  

2021514
 
 

附件  


2021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  


2021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堅持全域成都全生命周期現代教育理念,前瞻謀劃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深度拓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著力打造智慧教育治理平臺,全面保障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突出“智慧教育”規劃引領  

(一)編制成都“智慧教育”實施規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和對網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等,圍繞智慧教育新基礎、教育教學新變革、教育治理新模式、學校格局新樣態、教師發展新需求、優質資源新供給、全生命周期教育新場景等,編制《加快發展智慧教育的實施方案》(暫定名),規劃成都教育信息化十四五時期主要發展任務。以實踐路徑、政策機制等為重點,開展成都“智慧教育”重大課題專項研究。責任單位:科技處,各處(室)、各直屬單位。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編制教育信息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開展智慧教育新基建規劃研究,以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等為重點,前瞻謀劃全市教育信息化新型基礎設施發展體系。編制《成都市中小學教育現代化裝備標準》,明確十四五時期教育裝備發展任務。(責任單位:市技裝中心,科技處)  

(三)推進數字教育供給服務體系規劃研究。以構建系統化、智能化、個性化優質教育資源和新型課程結構為重點,開展數字教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建設研究,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等共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協同機制。(責任單位:科技處、市技裝中心,學前處、普教處、高職處、終身與民辦處、人事與教師處、市教科院)  

二、推動“智慧教育”深度融合  

(四)突出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深入推進“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建設。支持各類學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生評價改革,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征集一批區域、學校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典型案例,遴選年度“十大特色案例”。(責任單位:普教處,科技處、市教科院、市技裝中心)  

(五)推進學習空間普及應用。推動全市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普及,空間建設突出資源、數據、服務等優化整合,應用普及突出構建泛在學習環境、服務教師日常教學、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支持家校協同育人等關鍵要素。以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為重點,推廣一批區域、學校的典型經驗。(責任單位:科技處,普教處、市技裝中心、市教科院)  

(六)探索新技術規?;\用。有序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試點和普及,加快推動IPV6規模部署,探索物聯網在校園的有效應用,凝練區域有效實踐方式向全市推廣。支持5G示范校開展智慧教室、遠程教育等新型應用。支持市屬高校加強智能教學資源建設和中職學校優化產教融合教學環境,開展創客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STEAM教室等智能化教學環境建設。(責任單位:科技處,高職處、普教處、市技裝中心)  

(七)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落實《四川省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加快實現“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中心城區原則上完成70%及以上,郊區新城原則上完成50%及以上,將建設情況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責任單位:市技裝中心,科技處、督導辦)  

(八)推動試點示范引領創新。推動承擔國家和省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的常態化經驗交流與成果推廣。結合智慧教育區域“一平臺一中心、一校一空間三庫”和智慧教育學?!皵祿?、智能化、資源化、智慧化、場景化”要求,繼續建設一批“智慧教育”區域(學校)。(責任單位:科技處,市教科院、市技裝中心)  

三、探索“智慧教育”精準治理  

(九)建設成都教育數據中臺。加快建設“成都智慧教育云平臺(第一期)”,建成學生、教師、學校、裝備四大關鍵基礎數據庫及系列專題數據庫,建立區域教育整體態勢數據接入機制和教育領域數據共享體系,初步形成成都教育態勢感知能力和輔助治理平臺。建立教育類電子政務項目建設需求審核制度和項目技術方案審查制度。開展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和應用功能整合,消除數據孤島。(責任單位:科技處、市技裝中心,各處(室))  

(十)探索建立基礎數據標準規范。遵循國家、省相關標準,研制成都市“中小學學校(機構)代碼標準”“教育管理基礎數據標準”“教育管理信息化應用系統接入標準”“教育資源元數據標準”等,初步構建“市—區—?!苯逃A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和全市統一的教育數據標準應用、市級云平臺接入規范管控等機制。(責任單位:科技處、市技裝中心,各處(室))  

(十一)創新發展智慧教育治理場景。對標國內一流城市,研究基于大數據的校園安全態勢感知、教師隊伍發展評估、區域教育發展狀況監測等智慧教育治理場景。探索建立多元化匯集學校、教師、學生等教學和管理數據的有效模式,健全跨區域、跨層級教育數據開放共享機制。發展“智慧招考”,以高考、中考組織保障應用場景為重點,整合相關部門、區域的信息資源,實現考情數據實時歸集、融合與呈現,提升重要考試指揮能力。(責任單位:科技處、市技裝中心,市教育考試院、市教科院、各處(室))  

四、加強“智慧教育”優質供給  

(十二)優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支持各區域、學校建設特色化數字教育資源,推動開展各區域、學校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融通匯聚,歸集約1000個與教學體系配套的優質課程資源,遴選形成100個左右的精品資源。推動區域間、校際間協同開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健全成都市域內“四川云教”主播學校、接收學校評估機制。推進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都市圈智慧教育交流合作。(責任單位:科技處,規劃處、學前處、普教處、高職處、市技裝中心、市教科院)  

(十三)發展特色化教育在線服務。依托“天府市民云”“蓉易辦”“蓉易享”等統一平臺,高質量提供教育繳費、中考成績查詢等服務,匯聚推送義務教育劃片、入園入學政策等信息,對接全市“一網通辦”要求,推進教育系統數據及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提供更多網絡便民服務和行政審批應用。全面實行隨遷子女入學網上一鍵辦理。建立“全市民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依托互聯網監管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資金存管、風險評估、風險預警等。辦好成都市民直播課堂。(責任單位:科技處,法規處、學前處、普教處、高職處、終身與民辦處、市教育考試院)  

五、提升“智慧教育”素養基礎  

(十四)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深入推進“成都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動整校提升教師隊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支持各區域在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時突出教師的深度協同,引導教師運用新技術調整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方法,提升精準教學能力。(責任單位:人事與教師處,市技裝中心、市教科院、科技處)  

(十五)提升學生信息創新素養。以課程和實踐為核心,認真落實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廣泛開展信息技術類綜合實踐課,深化培育學生的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素養。開展年度全市中小學生電腦制作、創客、機器人等信息化競賽活動。(責任單位:科技處,普教處、市教科院、市技裝中心)  

六、強化“智慧教育”安全保障  

(十六)落實網絡安全重要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網絡安全“四個堅持”重要指示精神。強化網絡安全統籌領導,市級進一步健全完善網絡安全的組織領導、管理機制、建設策略等,指導各區域、各學校把網絡安全和教育信息化統一推進。(責任單位:科技處,法規處、督導辦、市技裝中心)  

(十七)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印發《成都市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健全“市—縣—?!本W絡安全監測預警機制,完善網絡安全通報機制。深入推進網絡安全進校園、進課堂,組織好教育系統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校園日”活動,利用各類平臺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和技能培訓。(責任單位:科技處,德育與宣傳處、市技裝中心)  

(十八)加強網絡安全重點防護。嚴密部署并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工作。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2.0要求,推進重要信息系統等保定級。開展全市教育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識別,落實網絡安全管理政策規定和密碼應用相關要求。修訂完善《全市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分級實施制度化網絡安全應急演練。開展各區域、學校選用教育移動應用(APP)規范治理,清理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教育移動應用,強化師生隱私保護、個人信息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作。(責任處室:科技處,市技裝中心)  

 


教育信息服務平臺訂閱號二維碼
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微信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