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主辦,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促進西部教育發展專委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兒童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共同協辦的分論壇以線上形式在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服務區域協調戰略,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多位專家學者云集線上作專題報告,全國各地與會者線上分享。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22年12月1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主辦,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促進西部教育發展專委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兒童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共同協辦的分論壇以線上形式在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服務區域協調戰略,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多位專家學者云集線上作專題報告,全國各地與會者線上分享。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主持。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大數據中心主任郭叢斌作了題目為《提高縣域高中教育質量,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主旨報告。他講述了縣域教育處境堪憂的現狀,分析了縣域高中的重要性,通過研究展示縣域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能夠提升人才吸引力和人力資本,對縣域經濟發展有顯著影響。他還分析了精英大學入學機會的省際差異、省內差異、校際差異以及產生各類差異的原因,重點研討了“超級中學對于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的影響”。他指出:“超級中學教育壟斷程度的提高,會顯著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他建議科學設定高考難度、優化高考統分命題方式、全面加強縣域高中建設。
中央民族大學江鳳娟教授作了題目為《教育數字化戰略對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的影響研究》的主旨報告。她從研究背景、民族地區教育數字化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創新擴散和影響研究、結論和展望五個角度展開,關注中國特色的教育數字化推動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政策過程和政策影響。她重點闡述數字化教育在促進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優質均衡中的作用,分析民族地區教育數字化與教育優質均衡的發展,構建教育數字化發展評估體系,提出“保底式均衡—保優式均衡—差異式均衡—共生式均衡”的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新要求,并以內蒙古和新疆兩個地區的案例分析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她還分析了教育數字化政策創新擴散分析維度,指出教育均衡與教育數字化水平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相關關系,而是存在以教育數字化投入為門檻變量的門檻效應。她建議,抓住機遇,繼續大力發展民族地區教育數字化,推動傳統教育信息化與現代教育數字化的結合。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委會副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廣教授作了題為《區域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探索》的主旨報告。李廣教授從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創新發展與未來愿景三個方面展開講述,構建“學術強師-協同提質-幼小初高大一體”的“U-G-S”教師教育新模式,并展示了新模式的建設內容、運行機制和成效分析。對于教師培養,他提出創新發展觀點:“學術強師,以高水平學術研究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協同提質,整體提升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辦學水平;幼小初高大一體,整體提升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辦學水平?!?/p>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兒童教育與發展專委會秘書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王建作了題為《新冠疫情背景下兒童學習損失與教育變革》的主旨報告。他從新冠疫情對兒童教育和學習的影響、國際組織教育/學習恢復戰略與政策、新冠疫情時代教育變革的政策啟示三個方面進行講述。他指出,新冠疫情對教育產生了強力的沖擊,學校關閉、無法進行面授造成兒童教育與學習危機,可能產生嚴重的學習損失和潛在的收入損失。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眾多國際組織開展了教育支持行動,構建促進學習恢復和加速的RAPID框架。對于新冠疫情時代的教育變革,他建議要關注學習、學習貧困和學習損失,深化教育領域綜合變革,利用數據和證據改進教育教學。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促進西部教育發展專委會秘書長、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劉云生作了題目為《我國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探索》的主旨報告。他從西部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價值、基本定位和初步探索三個角度進行講述,他認為教育質量是教育過程與結果、環境與要素、主體與結構質量的統一,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突出中國特色,在歷史、世界、時代高位中找到發展區;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地發展教育與發展出高質量教育”的統一;要堅持最優化發展,實現學生發展質量、教育教學實踐和西部教育條件的最佳匹配。對于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他建議要增強西部教育自身發展動能,發揮民間配置教育資源的作用,落實國家對西部教育質量提升支持的戰略政策。
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明建平局長作了題目為《優質均衡重構生態 智慧教育奠基未來—關于推進區域教育創新發展的思考與探索》的主旨報告。他從天津和平區的教育質量發展切入,提出區域教育協調發展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育人質量、補齊短板不足,他從和平區的教育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得出優質均衡的方法:隊伍均衡是優質均衡之本,課程均衡是優質均衡的主渠道,治理均衡是優質均衡的內生動力,全面發展是優質均衡的價值追求。他提出,區域教育質量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增進了解、互學互鑒、協同發展。
最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對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本次論壇非常有意義,聚焦區域教育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以研究和數據、案例做支撐,有問題、有證據、有策略,做到了學術性和實踐性結合,專業和情懷相結合,科學樂觀地面向未來。各位專家貢獻了自己的專業智慧和成果,對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