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張欣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是“半路出家”的學前教育人。2008年8月,她從寧夏幼師來到銀川市第一幼兒園(下簡稱“銀川一幼”),成了幾百名娃娃的“園長媽媽”。...

“五個手指頭不一樣長吧?那為什么我們卻時時處處強調‘補短’,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讓本應充滿溫情的師生關系變得緊張呢?”這是寧夏銀川市第一幼兒園黨總支書記、長期擔任園長的張欣腦中的困惑。一次外出考察,為她撥開迷霧——“孩子沒有問題,只是需要幫助?!?/p>

自此,張欣大力推行“揚長教育”,始終相信“兒童是天生的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注重對每一個閃光點的發掘并及時給予肯定,不輕率地對他們的探索和質疑行為進行否定。

我們不是保姆、阿姨

張欣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是“半路出家”的學前教育人。2008年8月,她從寧夏幼師來到銀川市第一幼兒園(下簡稱“銀川一幼”),成了幾百名娃娃的“園長媽媽”。

到任不久,她被派去參加“全國第一屆園長培訓班”,得遇早期教育專家梁志燊?!拔艺f自己是學前教育的新兵,一個外行,想請梁老師指點迷津。誰知話一出口,梁老師卻說,學前教育太需要像你這樣的人了。長期從事學前教育的人,思路容易受局限,而你不同,既有培養幼兒老師的經歷,又有培訓的管理經驗,到幼兒園工作是為學前教育增添新鮮血液?!睆埿阑貞浾f。

梁老師的話給張欣吃了“定心丸”。她潛心研究國內外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期望帶著這個誕生于1950年的幼兒園走得更遠、更好。

第一次春節慰問退休教職工,張欣發現大家都稱呼她們為“某某阿姨”?!斑@個阿姨就是保姆的意思。我當時很吃驚,從此之后我就經常跟教師們講:我們不是保姆、不是阿姨,要做專家型的教師?!睆埿勒f。

為了這個目標,在“掌舵”14年中,張欣確定了“教師的家園、孩子的樂園、家園共育的花園”這一辦園理念,打造了4張名片,形成面向幼兒、教師和家長的趣育、專育、全育課程。她還組織開展“進班聽課,教學觀摩”和“教師基本功大賽”等活動,讓教師的思想聚焦課堂,眼睛聚焦孩子。

張欣在課堂

發現孩子的“哇”時刻

“今天出門站隊,你早早穿戴整齊,看見有小朋友穿不好衣服,你單膝跪地,認認真真地幫小朋友扣扣子。很溫暖的寶貝?!边@是銀川一幼小班老師高錦嘉記錄的成長微故事。定格孩子單膝跪地幫小朋友扣扣子的照片旁,還有“老師想說的話”:“本來以為你會是一個黏人并且愛撒嬌的孩子,沒想到你是如此細膩有風度的寶寶,老師很欣慰!”

“我國學前教育有個大問題:很多事情孩子們‘終究會’,家長卻希望‘早早會’,于是不斷拔苗助長,強調補短,教師、家長和幼兒常處于緊張狀態?!睆埿勒f。

2015年,銀川一幼創新了適合園情的兒童評價體系——“成長故事”?!啊砷L故事’強調教育者要對兒童采用‘揚長’式的教育,要善于發現兒童的‘哇’時刻,發現他們能做的以及感興趣的地方,通過持續地支持幼兒的興趣,去建構他們作為學習者的自信,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睆埿勒f。

在此理念下,銀川一幼的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幼兒園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是他們互動的“活”課程。

當孩子像毛毛蟲一樣在“時空隧道”里“蠕動”時,老師看到的是他們的別出心裁;當兩個小女孩爬上高高的攀爬墻時,老師會表揚她們克服心理恐懼的勇氣;當活動區內新投放了油桶,孩子們不會被告知“該怎么玩”,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從“滾著玩”探索到“像雜技演員一樣在油桶上走、跑、玩游戲”……

張欣說,當這些通過專業視角解讀的“哇”時刻又展現在孩子面前時,他們會看到自己的學習價值,會點燃自信的“小宇宙”,這樣的自信,恰恰是激勵他們繼續探究、持續學習的強大動力。

張欣與孩子們互動

幼兒園更需要高端人才

“幼兒園就是帶孩子嘛?!泵慨斅牭竭@樣的話,張欣都很生氣。

“學前教育要辦好,最重要的是人。我去國外考察時,發現這些國家學前教育領域有不少研究生,但在我國,到幼兒園任教的研究生鳳毛麟角?!睆埿勒J為,學前教育對師資要求應該要高,因為幼兒不能很好表達自己,老師不僅要能讀懂他們的內心,更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來支持他們的學習與發展。

因此,面對人事制度改革后好不容易空出的編制,張欣積極爭取通過公費師范生、事業單位招考和高層次人才引進來增加高素質教師的數量。

面對老教師群體“大學生不會帶娃”的抱怨,張欣則通過活用“揚長”理念,設立項目組,挖掘教師特長,展示出高學歷群體的不一樣,最終實現“新老搭配、取長補短”的良性循環。

截至目前,銀川一幼137名在編教師中,畢業于教育部6所直屬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有33人、研究生28人,幼兒園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都得到整體優化,教師素質全面提升。

當然,作為寧夏學前教育的“領頭羊”,張欣并不只關注自家“一畝三分地”。從2013年起,銀川一幼就開始集團化辦學,將最優秀的管理人才輸送到分園,復制園所文化、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大大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

近兩年,銀川市學前教育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張欣一度不得不把園里大量成熟管理人才輸送出去應急。張欣說,如果沒有前期儲備的人才,他們不可能有余力幫扶其他園,形成目前“一園七校區”“一園一特色”的格局,在園幼兒3600多名,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升。

教育信息服務平臺訂閱號二維碼
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微信服務號